文章

癱瘓維多利亞港的遊行

圖片
香港大批漁民因為不滿當局明年實施的新政,即禁止拖網捕魚的賠償安排,昨日下午發動近500艘漁船由青洲出發,到維多利亞海面作海上遊行。漁船抵達預定位置後,全部停泊在海面,一度導致天星小輪的船隻航行受阻。 有參與遊行的漁民批評當局的賠償方案不公平。據了解,近岸拖網漁船可獲相等於11年魚獲價值的特惠津貼,最高賠償額達550萬元。但遠洋漁船僅一筆過得到15萬元津貼,兩者差距極大,有700艘遠洋漁船受影響。示威漁民要求與政府有關官員會面,爭取合理賠償安排。(圖片是好康剛好路過拍攝)

街頭畫師

圖片
在上海街頭,有一種這樣的工人,圍起了地盤的圍牆太單調,他們就受薪負責為這些圍牆增添圖畫。 圖畫內容沒有太多創意,畫工也不怎麼精細,然而他們的那份專心,如果你有看到過程,那麼那些結果--牆畫,則顯得格外賞心悅目。起碼,在我每天路過的時候,我有這種感受。 這些圖片,是幾年前在上海拍攝的。

海嘯襲香港的預想

日本海嘯,因為有賴NHK等電視台的直播令人如臨其境,感同身受,不禁想,若2012末日真如此,香港也受海嘯襲擊,那我將如何? 其實,六七年前的南亞海嘯,這個問題已經有不少人提出過,專家也講解過,認為太平洋海嘯被台灣和菲律賓阻擋之後,香港無礙,加上南中國海大陸架水深較淺,不足以掀起滔天巨浪。但在新災難之下,無損大家討論的熱情,本港已有不少在網上說出顧慮。 東南亞諸國也常探討呂宋島及附近海溝大地震的可能性。若該地發生八九級地震,海嘯自然直奔香港而來,一小時內南台灣被淹,兩小時內香港逃不了。零八年,曾盛傳有個南美洲預言者稱,呂宋將在當年九月十三日發生超級地震,海嘯將淹沒南中國,導致海南出現大恐慌,當時海南全島幾乎人人無心工作,甚至逃離。 如果海嘯來襲,香港哪裡最危險?哪裡又是最好的避難所?逃生路線如何?乃至於我們在買樓自住的時候,是否需要未嘯綢繆? 從地理位置和地形來看,呂宋海嘯經過南中國海直撲香港的話,不用說,南丫島、長洲、坪洲這些離島和港島南區肯定首當其衝,而長坪二島將近沒頂。榆景灣、馬灣等住宅區也受襲,但情況會比長坪為好,因為是新式樓房建築。 接著,屯門、荃灣等地因地形因素,即在大嶼山與新界西形成的喇叭口內窄部,以及靠近珠江口關係,海浪被擠壓,可能海浪高度比港島南區高出一米。而將軍澳也將現巨浪,因為海浪在靠近香港東部時,鯉魚門突然變窄,激流沖向將軍澳。 然而損失最大的應該是九龍半島,因為九龍是市區地勢最平坦的地方,海嘯進入後,將退水緩慢。反而港島北部市區,應該是最後受災地,由於港島平地少,加上海浪並非正面而來,受淹應該不太嚴重。當然了,上環海味街的浸水頑疾,會浸泡得久一點。 看來,最安全之處莫如半山住宅,以及獅子山之北的新界。 而且買樓也不適宜買太靠近海邊,否則到時出入極度麻煩。 也不應該買大埔等新界東住宅。因為靠近深圳那個核電站

海嘯沒日!末日論撼人

圖片
日本8.9級世紀大地震和驚天大海嘯,電視不斷直播的場面和今天見報的情況,令人不寒而慄。 死亡人數目前還不好估計,如果在第三世界國家,不用說,肯定過十萬。但在日本,或者上萬,或者僅過千,很難說。祝願日本的善良人民安好。 此次海嘯的破壞程度和範圍之大之廣,將讓日本重建之擔極重,會否令日本未來幾年的經濟大受打擊呢。 海嘯所過之處,不僅房屋盡毀,工業、農業和道路、煤水電等一系列基建措施化為烏有,必須重新來過。 特別是農業,肥沃的土地在海水浸泡之後,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重新種植。此次被淹沒的面積暫時未能統計出來,不過估計日本這個多山的島國,東部沿海的那些難得的平地,都遭殃。 中國用一萬億重建汶川地震災區。估計日本要超過此數,若日本動用大量外匯儲備,則會不會美元貶值?擁有大量美元的中國當然不能坐視,會否承接?那麼變相支援日本重建。 互聯網時代,消息傳遞極快,可能我們對日本災情的了解,比起許多日本日本人還詳細。許多中國留學生也透過內地的論壇或微博,不斷更新當地情況。 中國內地網民對日本地震持三種意見。一是天譴論,二是同情祝願,三是中立而關心末日論。目前一、二兩類人正爭論得不可開交,鳳凰名嘴楊錦麟也呼籲網民,多關注中國的玉樹等災區,那裡還需要過國人的協助。 還有部分內地網民和名嘴,稱從報道中看到日本守秩序不慌亂、國家電視台全場直播還配英文講解等。其實若說到人民的反應,汶川地震後,中國民眾的表現也不差!包括災區沒有搶劫財物等重大刑事案件,各地民眾自發支援等。而在電視直播等情事上,則無法相比,人家是民主國家。 另外有個詭異的報道。 新華社下屬國際先驅導報,本月四日才剛剛刊登內地網民研究汶川地震、海地地震、智利地震之間的關係,繼而推斷出下一個大地震之地就在日本!報紙刊出才一個星期過後就應驗。而接連幾次大地震,令看過「2012」的人,迅速套入劇情,越像越似。 香港有人秉承一向不信天文台的態度,擔心海嘯也衝擊香港。

長江刀魚,魚肉金價

圖片
(刀魚) 長江下游流域,向來有著名的「長江三鮮」:鰣魚、回魚和刀魚。它們都是迴流產卵的鹹淡水魚。鰣魚早已接近絕種,現在刀魚也差不多了。 「春有刀魚夏有鰣」,當地人說,清明前的刀魚,骨軟肉嫩,味道最鮮美。但因為污染、濫捕、開發無續、三峽截流等原因,長江刀魚一年少過一年,漁民經常一整天都捕不到一條刀魚!然而越稀有越奢侈,越有人消費,十年來刀魚漲價十倍。 上海的《東方早報》報道,因為天冷,今年清明前的刀魚遲遲未返長江產卵,刀魚更加罕有,價格更高。在上海崇明島,刀魚的收購價是一斤三千三百元。 在江蘇南通江段,刀魚收購價也差不多三千元一斤。然而還是難以收到,主要被大餐廳收購,或者私企老闆事先向魚販老闆訂購了。刀魚如此價格,若經轉手另由大廚烹飪,上桌的價格,魚肉真的堪比金價了。 刀魚,又稱刀鱭,是鱭屬的一個魚種。並非香港人熟悉的鱭魚。刀魚肉質鮮嫩,有淡香味道,但多小軟骨,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,主要是江浙一帶的人愛吃。刀魚還分海刀、江刀、湖刀、河刀。據說長江江刀最好,也最貴,而且不能超過南京以西水域。 由於產量銳減,趨向絕跡,國家漁業局已經要求長江下游流域沿岸地方政府,實行發牌捕撈刀魚制度。 如此高價的奢侈魚,到底哪些人在消費?《東方早報》說是那些老闆們吃掉了。中共中央政法委機關報《法制日報》也曾報道,昂貴的刀魚,被當成禮品了。至於送給誰,報道沒說,可是大家都知道。 其實長江還有一種本人認為更加美味的魚類,河豚。 若怕有毒,則可選擇巴魚,這是養殖的河豚一種,無毒。肉質嫩滑,極度鮮美,有一股很獨特的香味。特別是魚肝,既肥又香,入口即溶,比鵝肝好吃一萬倍。

iPad2,6千元到手後的選擇

圖片
昨天最熱的話題,自然是政府改派每人六千元,避免街上到時候太多散步的人,隨時撞凹曾俊華的左胸。 而今天年輕人的話題,應是凌晨兩點美國蘋果電腦在三藩市那邊發佈的iPad2了吧。這次iPad2有幾個特點,第一,超薄,僅8.8厘米,比iPhone4還薄;第二,就是有白色、黑色兩款,相信白色iPad2會大熱,甚至被炒起。 第三,iPad2價格並未如預想中的減一千元或者降價一成,最低配置(16G的WiFi版)也要499美元,與一代差不多。另外,iPad2跟機的還有一款可摺疊屏幕保護蓋,可以折成三角型,撐起iPad2,不用手拿著累死人。順便說一下,該機比上一代輕了好多。 至於派糖效應,無可否認一定加劇物價上升。一路上下班路上,聽到許多人談論六千元的事。年輕人多數要購物、旅行,看來iPad2將成為六千元的資金流向。

有關潮汕的問題

經常有人分不清潮州人和潮汕人的分別。 這個問題說起來很簡單,隋朝以來,「潮州」即存在。長久以來,外界一向都將粵東潮汕平原上講潮州話的人稱為潮州人。(在潮汕地區內部,潮州市以外的人大多不會自稱潮州人)而「潮汕」一詞的出現,要追溯到清光緒年間的潮汕鐵路。 廣東梅縣籍貫的印尼華僑張煜南、張鴻南兄弟,與同鄉籌集100萬兩修築潮汕鐵路,1904年動工興建,1906年竣工交付使用,鐵路南起汕頭,北至潮安城,全長39公里。但1939年日本軍隊在汕頭登陸,全線軌道被拆毀,此後路基便改為公路。 由於鐵路將潮州和汕頭埠連接起來,「潮汕」隨著潮汕鐵路之名逐漸傳揚開。當然,由於潮州在文化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代表性,在外面,「潮汕」仍代表了韓江中下游地區(即潮汕平原)。 然而,自從汕頭30年前設為經濟特區,經濟一度快速發展和知名度提高後,汕頭成為潮汕平原不可忽略的角色。逐漸,外界也用潮汕人來代替潮州人稱謂。這既反映了地方影響力的變化,但也比原來叫法更為科學,直觀上可以涵蓋較大地區。 除此之外,另有一個問題更難答的問題:潮汕人包括那幾個地方的人? 若從現在廣東省行政區劃來分,簡單說,則潮汕三市(潮州、汕頭、揭陽)這三個地級市的下轄地方為潮汕範圍,生活在這些地方的漢族住民(古中原移民)基本上是潮汕人。而汕尾下轄的海陸豐,及被劃給梅州的豐順縣,也有不少潮汕人,但目前不被納入本地區。 潮州市:管轄湘橋區、楓溪區,潮安縣、饒平縣,面積3116平方公里,人口約250萬人,旅居海外及港澳台鄉親約200萬人。 汕頭市:管轄金平、龍湖、澄海、濠江、潮陽、潮南六個區和南澳縣,面積2064平方公里。人口約500萬人,目前在海外的華僑、華人和港澳台鄉親300多萬人。 揭陽市:管轄榕城區和揭東、惠來、揭西3縣,代管普寧市(縣級),面積5240平方公里。人口約為620多萬人,港澳台鄉親和旅外華僑320多萬人。 由上述資料看來,潮汕三市僅14200平方公里(約10個香港大),但人口有1370萬人(未算數百萬民工),人口密度非常大。而海外港澳華僑同胞有820萬人,是名副其實的僑鄉。 若從歷史上的轄區來看潮汕範圍,則可在到清末民初上看到。當時潮州的轄縣一共有9個:就是潮安(海陽)縣、潮陽縣、揭陽縣、惠來縣、普寧縣、澄海縣、饒平縣、豐順縣、大埔縣,還有汕頭埠和南澳島。這9個縣還有汕頭和南澳的人民,歷史上統稱為潮州人。關於潮州人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