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4月, 2022 起發佈的文章

Brooks Cascadia 16 買來看門口絕無後悔

圖片
↑Brooks Cascadia 系列越野鞋被列入我的購物清單已經很久。 久聞大名,一直想買Cascadia系列,之前一段時間在鞋櫃為它預留了位置,原因有二:經典、便宜。 直至試上腳,發現鞋頭對我來說太窄(沒看到寬版),只好沮喪放棄,選擇投入Altra 和Topo懷抱。 這對Cascadia 16 是為兒子挑選的,他上腳之後也是讚譽有加。 具體評測無須多言,而且近年型號愈來愈好看。只能說,幾百元買對Cascadia 看門口,無論跑山還是行山,絕對應付有餘。前提是,腳型適合😭

【T8假狗】八號風球薄如蟬翼的口罩

圖片
戴過跑步的都喊好!比思夫還 see-through。透氣性100%。防病毒嘛......在我看來,這是規避口罩令的折衷辦法罷了。 此外,用料雖輕薄,還是很耐用的。只是那根龍骨,經常出膠毛(別唸歪),有時會令鼻子癢。

我的通勤跑背包(實戰2年的最終選擇)

圖片
【引言】此前為節省時間,曾持續了2年的通勤跑,現已恢復正常鍛鍊習慣。趁還有記憶餘溫,我想分享一下通勤跑最重要的裝備——跑步背包。 【綜述】我上班所帶物品有一定數量,但也時多時少,背包必然要有一定的容量(我自己設定是15至20L),又要有能壓縮的設計。當然,重點是貼身、不能搖晃,所以胸前雙固定帶設計很必要,有的再加腰帶變成三道固定。 通勤跑背囊其他特質還應該包括用料輕便、透氣,肩帶寬而舒適。最後,我只挑選肩帶胸前有袋子的設計,方便放置手提電話和軟水樽。 類似這種背包,其實很多越野跑背囊都適合,而且多數內部能裝水袋,出去行山都可以。不過在香港市場選擇並不多,而且我又不想造型太戶外。 剛開始時沒有設想得這麼齊全,於是換了一個又一個背包。 【正文】 ↑第一個通勤跑背包是Osprey every day,本來就用來行山的,順手拿來通勤跑,惟跑了一星期就覺得不合適。主要因為肩帶、腰帶較幼,肩帶在後頸位置有一橫搭設計,都導致不舒服。水樽也要放兩側網袋,反手拿不方便且容易跌出來。 ↑第二個是Salomon Trailblazer 20,用了一段時間。優點是便宜,輕便,間隔設計好,有腰包。缺點是肩帶較窄不太舒適。至於會搖晃的問題,我在背包外縫了四個鈕扣,跑時用綢帶繞過各鈕扣收緊,壓縮背包,這個「獨創」設計很方便,可以快速解開拿東西。但始終不是理想跑步背包,於是轉手出售,又換一個。 ↑第三個是Ultimate Direction - Scram Pack。UD的背包一直想試,本來想買Fastpack 15,但看到Scrampack這個全天候背囊,黑色、防水,看上去有型一些。它的肩帶前方各有一個水壺袋、手機拉鍊袋,有三道穩固帶,有可以壓縮設計,背包口採用索繩和覆蓋聯動設計十分方便。最終一段時間後仍以二手出售,原因是肩帶太硬,用料較重,路程較遠就感受到不舒適。 ↑第四個是Montane Trailblazer 18,幾乎完全符合我的要求,也很輕便舒服。後來也是二手出售,原因是容量較小,感覺沒有18L,而且整個袋子軟綿綿的,不是太喜歡。可能比較適合女性使用。 ↑第五個是Berghaus Fast Hike 20  RUCSACK,買它的原因,是看中用

法蘭絨手沖嘗試不一樣的味道

圖片
我喝咖啡從摩卡壺開始,法式濾壓壺輔助,到後來手沖咖啡為主,摩卡壺輔助。 目前用得最多的器材是V60濾杯和 origami濾杯,配搭圓錐或蛋糕杯濾紙,梯形濾杯已經很久沒有用。 濾紙方便,口感乾淨,有助明亮風味。有時想更豐富一些,於是用法蘭絨。雖然前後工夫麻煩一些,但不得不說,味道絕對對得起付出。 如何處理法蘭絨濾布和手法,網上教學太多了。自己體驗感才是王道。

第一對TOPO Athletic 山鞋

圖片
↑其實這對TERRAVENTURE 3已經跑了不少山路,鞋是去年買的,照片也是新鞋落地第一次試跑時所拍。 【不負責任評測】一直想試TOPO Athletic的山鞋,不僅受其擁有V底而高性價比吸引,更看中它闊頭、低落差的設計。 為何選TERRAVENTURE 這個系列?一來是價格最低,二來是設計和用料比得上專業鞋,只是薄底一些。但跑山不就是需要腳底觸感和輕巧嗎? 穿著多次,滿是樹根、碎石的山徑,或者泥土硬化、石屎地面,都無問題,特別是V底的防滑能力名不虛傳,自我感覺彷如飛躍羚羊(稍稍誇大),跑得很歡快。 中底雖然薄一點,其實也有一定的緩衝,不至於硬掘地面。不過,試過一次跑較長路途山徑後,足底筋膜有抗議..... 細節方面,透氣性能良好,腳趾自由;鞋帶很啜實,綁好就不用擔心會散開,這一點是與Altra 作對比。 總體而言是一對看家山鞋。行山、涉澗也可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