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包含「數碼科技」標籤的文章

好用的免費app(for Blogspot)

圖片
自從Google的blogger app下架(Apple Store)後,在手機等移動裝置上一直沒有可以方便發文的渠道。 雖然有人奇怪,為何這個時代還有人寫網誌(廢話,本文就是網誌),但是老人家習慣一直改不了。 於是為了尋找好用的app,本人要時時留意App Store,開始時用紙飛機圖標的那個app——blog touch,初時還可以,但隨著iOS更新,這個app很不穩定,經常退出,還只能發成草稿狀態,於是卸載掉,現在變成只有收費app了。 繼而發現有個免費app,Easy blog挺好用,操作簡單,穩定,但是不能發圖片! 最近忽然發現一個俄羅斯寫的app——blogg for blogger,圖標也是紙飛機,能夠發圖片(雖然發圖每次都選一下),於是下載使用(現在就是用此發文),功能齊全簡便,但好像無法為圖片添加說明。 雖然在設定啟用時,看到它要求的各種權限會想起俄羅斯黑客(😱),然而我們不是美國人,就算了。反正互聯網時代,私隱都是奢侈品。 當然了,現在App Store還有幾個可以用於Blogspot用戶的app,例如app for blogger、app for Google blogger,但都是要收費,就不試用了。

共享私隱?電訊推銷員掌握我根底

今天一名自稱代表CSL的電訊推銷員(男,電話39747092)來電,聲稱去年有同事聯繫過我,我當時留下資料云云。 莫說我對所謂的去年舊事毫無印象,就算去年真的曾接過CSL的推銷電話,以我從事傳媒行業的敏感經驗,絕對不會對推銷員留下任何個人資料,包括最基本的姓氏。 然而今天這個來電者準確說出本人手機服務商、合約到期月份,最令人不安的是,這幾天都有一個電話號碼在早上致電本人而因為本人未起床沒聽到,昨天該電話號碼居然致電本人太太,聲稱我之前給CSL留下了緊急聯絡人的電話號碼!然後就推銷轉台。 有可能嗎?我會給一個推銷員留下妻子的電話!唯一可能性就是,我們大家700萬人的個人資料,在電訊業圈子內是共享資源!

Suunto低端錶要留意質量!Spartan Trainer Wrist HR 中伏

圖片
本blog在2017年底寫了一篇Suunto智能手錶的使用體會,< Suunto Spartan Trainer Wrist HR 使用兩週體會 > ,當時確實很難找到該款平價智能錶的缺點,但是經過一年來的使用,終於找到了。 這就是質量問題。在接近一年的時候,我的手錶剛好錶帶突然掉了,原來是錶帶與錶身連接處爛了,於是拿到suunto香港的維修處(荔枝角),很快得到處理,一小時取貨。 本來我是十分滿意的,不料上個月手錶錶帶徹底掉了,從圖片可以看到,是手錶錶身與錶帶連接處的塑料(兩個上螺絲位置)爛了,應該是材料不耐久的問題,看來沒法修了(還要等過些天去維修處確認能否保修)。 使用一年期間,我的手錶沒碰撞過,每月跑步大約七八次,也就是用了不足100次,每次用完會用清水沖洗。 現在看來還是Garmin好,雖然是台灣牌子,但我不想再買suunto了,2000元買個手錶,用了不足100次,等於每次跑步租金20多元! ——->2019.3.19更新:拿著壞錶再一次去荔枝角的維修中心,工作人員再次接納維修,一小時內換了下錶殼,保修3個月(雖然距離手錶兩年保修期還有半年以上),工作人員說,錶殼有改進,應該不會再壞了,其他客戶自從換新錶殼後再沒來過。看來,確實是suunto設計出問題! suunto手錶錶帶與錶身連接處是塑料材料,使用1年就老化爛掉了。

Suunto Spartan Trainer Wrist HR 使用兩周體會

圖片
Suunto Spartan Trainer Wrist HR 黑色的 顏值不錯哦。 這是一款基本錶。首先為此文定性,我目前為止很滿意這錶的表現。 Suunto Spartan Trainer Wrist HR 是運動智能錶大牌子Suunto目前所有(其實也就一個系列幾款)自帶光電心率錶中,最便宜的。 從12月4日買到手,至寫此文時(16日)使用了將近兩周,期間路跑10公里三次、登山一次,是時候說說個人體會。 【外型】我選擇的是黑色(另外兩種粉系顏色藍、綠),顯得很幹練很Cool,穿搭動靜皆宜。 【價格】比國產品牌貴許多,但尚可接受,而且找到了比格價網站最低價格還20% off的地方。 【衛星定位】Suunto Spartan Trainer Wrist HR 雖然是基礎款,但可以設定每秒追蹤,這是我買它的最大原因,因為軌跡會很準確。本來有想過買Epson 850,但比較貴。 實際使用後發現Suunto的衛星定位確實準確,按我之前使用過的小米手環2、iPhone、Garmin forerunner 25來對比,前兩者相差很遠,Garmin這個錶雖然差一點(始終不是1秒追蹤),但已經很不錯,以初階錶來說合格有餘。 而在測距方面,10公里後Suunto比Garmin多幾十米,若以Google地圖來做基準,則反而Garmin更接近。 不過Suunto Spartan Trainer Wrist HR 搜尋衛星訊號的速度,可就比Garmin 25好太多,在空曠場地幾秒內搞定。這和Sunnto的天線設置在與錶帶連結處不無關係。 【心率測量】這功能已經成為運動手錶的標配,也是大家都喜歡的功能。不過通過反射皮下血管變化來測量心跳,誤差因人而異,很難說哪個牌子的技術就肯定適合誰。Suunto說明書上一句「當玩具使用」就令你哭笑不得。 我實際使用後發現,似乎還不錯,起碼靜止心率挺準確的。Suunto顯示我的靜止心率是60左右,通常是未到60。這和我年初睡醫院(對,沒毛病誰會忽然去跑步鍛鍊,有機會的話我會寫寫長腦瘤的故事)時每天幾次測量差不遠,當時心率是在50-55之間。 【電量】每天一充的特色,是我決定不買Apple watch的原因。那麼Suunto呢?還算不錯,我12月4日晚充電充飽,一般使用(不開睡眠追蹤、不實時測心...

使用Garmin Forerunner 25 一年體會

圖片
戴在手上時搜尋衞星訊號比較慢。 這肯定是一片遲大到的介紹文—— Garmin Forerunner 25推出兩年了吧? 最近換了一個新手錶(Suunto Spartan Trainer Wrist HR),Garmin 25 要退役了,現在才來介紹這款手錶是不是有點兒遲呢? 本人使用Garmin Forerunner 25 一年多,現在介紹可謂真正的資深體驗文哈。這也從側面顯示,本人不是廣告軟文生產者哦。 Forerunner 25 是一款簡單、單一、一如既往好用的運動智能手錶,它只為跑步而誕生。 Forerunner 25 只有跑步相關功能(儘管支持50米防水),內置GPS,沒有光電心率測量(但可連接心率帶),造型硬朗簡單,屬於一塊電子錶造型,如果你是可靠低調男(不油膩),用它就對了。 使用起來,只需要按下右上角紅色鍵,等手錶搜尋GPS訊號,直到變成計時畫面,按下就可開始跑。將跑步變得簡單,佛系男也,不也是城市路跑者的終極目標麼? Forerunner 25 支持追蹤跑步時的配速、距離、軌跡等。它的錶面可顯示兩項資料,可以翻頁查詢,好處是字體比較大,壞處是要再按按鍵。另外也支持每圈報數。 電量方面,黑白屏幕的Forerunner 25 是很省電的。我的跑量是每周兩三次,每次10KM,差不多10天充電一次吧。 既然Forerunner 25 是跑步錶,那麼對它的日常追蹤功能、提示功能也不用太在意,感覺上比較陽春,而且有些字符顯示不出。 提醒一下(雖然應該不會有人買了):搜尋衞星訊號時,這款中低端機(價格也低端哦)需要比較長的時間,最好是脫下來搜星,會快很多很多。 買了suunto手錶試用。

小米「方盒子」藍牙喇叭開箱

圖片
網購就是讓人有一種開箱癮。 看到小米香港網站搞聖誕特賣活動,有減價又有送優惠,於是手癢買了一個「方盒子」藍牙音箱。 標價HKD129,不過可以減10元,比大陸官網99元人民幣還便宜。 貨送到手上,包裝依然簡約好看,連說明也印在包裝盒上,環保。當然了,這個「方盒子」功能極為...

小米平板清貨迎接米板2發佈

圖片
香港小米網站突然將小米平板大降價,從HKD1699降至HKD1299,降幅達23.5%,幅度不小。 與此同時,內地也將小米平板(16G版)從¥1299降至¥999,進入千元機行列。32G版也降了200元人民幣。 小米不會無端端降價,原因不外乎兩個,一是小米平板過往銷售成績太一般;二是為了即將發佈的小米平板2而作準備,...

小米note翻蓋保護套買得過

圖片
小米Note是很薄,手感很好,但是有個可能「致命」的因素,就是前後都是玻璃,特別是後背的3D弧度設計,只要放在稍微不平的硬質地物品上,例如木桌、玻璃板、塑料盒上,就會滑下來,用了沒幾天就跌了幾次。 所以加個外套,不僅是保護作用,更是防滑! 這個小米note翻蓋保護套購自內地小米官網,價格不高,人民幣49元,絕對買得過。 首先,製作精良,還有仿皮的手感。 第二,有喚醒功能,和iPad保護套一樣,掀開即喚醒,蓋下則關閉屏幕。 缺點是,翻蓋後將蓋子翻到後面的時候,擋住後背鏡頭。另外,五個顏色(黑白啡和卡其、桃紅),缺少受歡迎的藍綠紅黃等色,白色絕對不能買,很容易髒。 質料也很容易刮花。不過也沒所謂啦,保護套嘛。

老實說,米鍵絕對不好用

圖片
貪好玩,不理網上劣評如潮,在內地小米網上商城買了一個米鍵,4.9元人民幣。 試用一下,頓時覺得網民的眼睛是雪亮的,有時候不得不相信網上言論。 首先,反應超級不靈敏,或者有反應卻很慢。米鍵裡面我覺得最吸引人的設定是閃拍和錄音,即可以按一下或兩下,手機就直接拍照或開始錄音,不必打開應用程式。 但是經常按下去後沒反應! 另外,對於小米2系列、紅米等將鏡頭設置在背後中間的機款,單手持機按米鍵進行閃拍是不可能的,因為手持的時候,手指會擋住鏡頭。如果兩隻手操作?別玩了,兩手操作怎麼能偷拍。 不過,米鍵在設計上還是值得一讚的。 外包裝現在有二維圖可以掃描下載米鍵APP,不用去搜索。隨鍵附送的安置米鍵小膠塊,可以扣在耳筒線上,不怕丟失。米鍵APP有快捷工具欄設置,可以在下拉通知欄增加一些虛擬快捷鍵。 另外,還是那句最多網民用以自我安慰的話:4.9元,當做防塵塞也不錯。何況有時候可以玩玩。 我的意見是,如果你剛好要在小米商城買東西,順便買個米鍵還是可以的。我這次是因為要買小米note翻蓋外殼(不錯的產品,下次寫體會)和貼膜(這次買到次品了),所以順便買米鍵。 說到順手買,小米的鼠標墊(4.9元人民幣)很不錯,大大的一張,圖案漂亮而且好用。比米鍵好太多了,不容錯過。 包裝有二維碼可供掃描下載app 就這麼一顆東西,有軟膠包裹 包裹米鍵的軟膠可以扣在耳機線上。 安上小米note後的情況 我設置了單擊隨即拍照,可惜反應太慢。

港版紅米2上手

圖片
今天拿到一部香港版本的紅米2(redmi2)手機,簡單開箱分享。 一貫的包裝(紙皮),一貫的配置(機身+電池+火牛+數據和充電線),一路了然,沒什麼好說。 使用三腳插頭和內置Google服務框架,是證明其港版身份的最簡單表現。 外觀方面,值得一講的是,對於單手操作和聽電話來說,尺寸剛剛好。可以換電池。 樣子和小米2s非常像,僅僅是大了少許,還有是雙卡。不過,CPU和RAM比小米2s低配,運行MIUI6(小米2s運行MIUI5)雖然還算順,但一些APP還是有點兒卡。 還有一個缺點,是原莊白色後殼的噴漆工藝(非光滑的),導致非常容易吸髒痕,很快就髒了。 不過要說性價比,那是絕對值得買給老人家用的。 外包裝沒什麼特別 打開盒子 火牛是香港制式 左邊可見雙sim卡槽和msd卡槽,右邊可見很容易髒的白色背殼 左起:iPhone6、紅米2、小米2s 紅米2拿在手上剛剛好

小米note初到手

圖片
前幾天通過大陸朋友,到手一部小米note,不能免俗地,在這裏開箱分享一下。 外包裝沒什麼好說的,買過小米的都知道,都一樣。當然,還是那麼喜歡樸素而環保的外包裝。 打開蓋子,是小米note真身(廢話)。 扔掉包裝盒子,就剩下這些東西。小米note、說明書、火牛和數據線、開sim卡槽針。 上手,弧形背部和玻璃用料,手感確實不錯。雖然尺寸很大,但拿在手上不太覺得臃腫。 和其他手機對比。左起:iPhone 5、小米note、紅米note 4G、小米2s。 小米note和iPhone 5的對比。 iPad Mini 和小米note的對比。 小米note尺寸和紅米note尺寸差不多,但厚度和設計不同,所以拿在手上,小米note感覺比紅米note好拿,感覺比較小(實際一樣大),好掌控一些。 白色的小米note正面真的很像蘋果手機、蘋果平板電腦,現在也有發燒友模擬ios系統,將miui的圖標搞得很像ios,特別是鎖機屏幕的樣子。 好了,這只是開箱文,用了幾天,雖然有一些體會,但覺得還是再用一段日子,再來寫小米note使用體會和建議吧。特別是針對香港用戶是否值得擁有。

Apple Watch 索價最貴13萬港元

圖片
蘋果公司今天在春季發佈會宣佈正式將apple watch 推出市場,而發佈會上公佈的apple watch 更多細節,是否對消費者有足夠吸引?不僅將決定蘋果最近股價,更將決定蘋果是否能維持未來一段時間的科技霸主地位。 雖然過去一兩年,可穿戴設備是科技界一大刺激概念,唱好聲音不斷,但實際情況是始終未能引起消費者廣泛接受,除了使用習慣,最主要是實用性。比如智能手錶,以電池續航能力最關鍵。 蘋果CEO庫克今天在發佈會上介紹說,apple watch 的電池夠用18小時,不足一整天。看來未必能吸引消費者。不過,或許充電方式和加快充電時間能稍微彌補不足。 價格當然也是重點。apple watch 的價格是349美元(運動款38mm版本)起,蘋果香港網標價2728元。標準款的是549美元(港售4688港元)起,打動你了嗎? 兩款都有兩個尺寸錶身,分別是38mm和42mm,價格不同。應該是照顧男女手腕不同吧。 中國的土豪們,應該會更在意黃金版的apple watch 是否足夠貴!以便他們和平民老百姓區分開來。因為現在很多老闆和打工仔經常撞手機——大家都用iPhone6,比起女士撞衫的尷尬程度不遑多讓。 在這裡可以明確地告訴土豪朋友們,避免撞錶的可能性有了,豪華版18K黃金/玫瑰金打造的apple watch 是1萬美元,相當於7.8萬港元的價格,不是一般打工仔捨得花的。最貴一款是12萬9千8百港幣。 當然,不可否認的是,apple watch 是漂亮而時尚的一款手錶。 至於apple watch 專用的App數量及實用性,還有錶帶花款等設計,則不必替蘋果擔心。 4月10起apple watch 接受預購,24日正式發售,香港和中國大陸同在首批發售區域內。就怕又是產能不足以應付需求。不吸引不想買,太吸引又很難買,這是個弔詭的科技世界。 另外,apple TV 降價到69美元(548港元),面對中國海量品種國貨,其實也不算太吸引。 而只有13.1mm厚度的12吋纖薄版Macbook ,有五大接口(USB、電源、HDMI、VGA、display port)融為一個的創新設計USB-C,還有土豪金呢。1299美元起,港幣9988起!4月10日發售。漂亮是漂亮,但在iPad如此實用的當下,能賣出多少是個問...

最佳街拍手機設想

自問是一個喜歡攝影(特別是街拍)的人,但正常攝影器材太重太麻煩太顯眼,輕便傻瓜機和手機的距離愈來愈小(除非是昂貴的APS感光元件尺寸小相機),所以,現在和未來,手機必然是街拍主力軍。 但是對於有更多要求的相機友來說,現在的手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足。 我在想,一部怎樣的手機才是比較理想的街拍神器呢? 第一,機身。 首先是體積不能大。與現今5吋mon甚至以上尺寸逐漸成為智能手機主流配置相比,街拍手機註定是非主流,因為機身太大不利掌控。最好是4.5吋左右。 然後是機身要堅固抗摔,不能太滑溜,厚薄適度,像蘋果iPhone6,就很不適合快速街拍,太滑手太大。最好是8、9mm厚度;可以金屬機身,或圓潤,但可考慮用抗污納米軟膠包邊,薄薄一層已令手機不再滑手,也耐跌。 細節方面也必須留意,比如要留有手機繩位,實體快門鍵(如現在音量鍵可以當快門鍵)的佈局要合理方便,最好有獨立實體快門鍵,一按即喚醒相機功能並拍攝,免進入手機系統然好還要解鎖、選擇拍攝功能。 第二,攝影硬件。 首先鏡頭要好,因為街拍面對不同環境,要大光圈,f1.8較理想;要有好的鍍膜抗炫光;24mm或35mm廣角(太廣角未必人人喜歡和能操控;設計上是否方便加裝廣角鏡不太重要)。不需要變焦鏡。 很多人沒想到的是,鏡頭需要考慮安放方式,可調轉現在的橫直安置設計,即直拿手機的時候屏幕看到、拍的是橫幅照片。 因為手機使用習慣不同於相機,手機是絕大部分時間直拿的,也只方便直拿,但攝影依然是橫幅取景需要(與人類觀察方式和習慣相關)多過直景很多,現在手機的鏡頭安放方式,直接導致直景圖片氾濫。 另外,感光元件當然是愈大愈好,但要APS畫幅也是不切實際,我想1吋暫時是極限了。至於像素,不必超出1000萬,以如此小的感光面積安放太多像素,要處理出漂亮相質實在困難。何況像素和畫質並不成正比。 第三,軟件。 首先對焦要快,但更重要的是肯定要有好的超焦距,無論是否對焦完畢,按下後都有內容看。這就要求有高質量的iso控制,補足超焦距對速度和小光圈的需求。 還有,快門時滯超短,即按即有。 色彩、對比之類的不必說,隨便一部手機都有得調教,但既然是街拍手機,在黑白設定方面必須下功夫,不要那種隨便去掉色彩就等於黑白的軟件。 ……...

最理想的隨身相機

圖片
相信每個喜歡影相的人,都會隨身帶著一部相機。那麼什麽樣的隨身機是最好的,當然蘿蔔青菜各有所好。 就我來說,最理想的隨身相機暫時還沒出現。 我的要求很簡單,包括以下幾點: 第一,金屬外殼。 因為我是一個實在的人,注重實用和耐用,所以必須是金屬外殼才能吸引我。鋁,鎂合金,黃銅,都無所謂。如果其他方面很標青的話,強化版塑料或防彈材料也可以接受。 第二,手持穩固。 一部方便隨時拿出來拍照的相機,不能滑不溜手。佳能的一系列傻瓜DC,圓渾而滑溜,絕不接受。起碼要加點防滑的設備。 第三,重量適中。 我肯定不會袋著一斤以上的相機出街。 第四,反應快速。 包括開機快、對焦快、快門時滯短。 第五,鏡頭要定焦、小廣角、大光圈。 這個因素很個人。選擇定焦是因為成像好、對焦速度可以更快,另一個更大的原因是,隨身相機是用來記錄為主,多了想變焦的事情,就少了想攝影的東西。2008年四川地震,我用一部理光GRD一代,採訪了兩個星期。當習慣了用定焦,我會知道自己站在哪個位置能拍到我想要的圖片,我的腳就是變焦器。 小廣角是指28mm左右的鏡頭,雖然很多人都說50mm是最符合人眼所見的真實景象,但也有人說35mm才是,而且更符合人眼的視角。但我認為還是28mm比較好用。一來能容納更多要素,二來我們人眼的視角其實很大,只不過兩邊很多餘光所及,我們人眼雖然掃到卻無法對焦。而且28mm因為技術成熟,不會令相機造價更高,如果是24mm那就更好,因為我還是喜歡更廣一些,用廣角鏡頭盡可能的靠近攝影對象,我覺得出來的效果更具感染力,這也是攝影記者最基本的三道板斧之一(另外兩道就不說了)。但再廣角就不太適合當隨身機了。 大光圈的原因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虛化背景、暗環境夠用。而我的理由當然是後者,因為我幾乎不用閃光燈,相信自然光會讓照片更真實。如何能夠運用自如,還是要靠經驗,在拿出相機之前已經要考慮清楚自己的站位,保證相機一掏出就能拍攝出不會失敗的照片。除非拍自己人爲了背光時補光。 第六,ccd片幅夠大。 現在雖然已經有隨身機是全片幅,但暫時還沒有到普及的程度,所以價格阻礙了我選擇它。aps片幅當然夠用,成像已經可以很優異了。如果其他方面很適合,那麼2/3寸也可以接受,1/1 .7寸就比較勉強了。再小就真的不可以了。因為如果你用慣大機,當小片幅相機的照片放大來看時,你會覺...

貪靚!買富士X10

圖片
我有單反數碼大機用,細機主要用來平時出街,方便隨拍。原來是用理光的GRD第一代,用了好多年,好滿意成像。但由於部GRD用久了神神地,又越來越慢,所以決定狠心換掉它。 經過一輪比較後,最終在奧林巴斯的XZ1和富士X10( Fujifilm FinePix X10) 之間衡量。參考了各方使用體會、評測,覺得兩者在色彩、光圈方面都符合我的要求。 最後讓我選擇買x10的原因只有一個,就是它的快門時滯優勢! 0.01秒的快門時滯,據稱比canon 5D ll還短。試機的時候,那種即拍即有的感覺徹底征服了我,這一點我還沒試過哪個細機有如此迷人的速度!加上極速連拍,這足夠我出去做野用。 x10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,估計無需多講,就是它的復古外形好型,對於我這種懷念菲林時代的人具有極大誘惑力。 雖然x10貴了一千多,但既型仔又快,非它勿屬。我3月中在華仁買,四千五。 另外焦距段28-112mm很實用,手動變焦也更快速方便,雖然令人要兩隻手操作細機。此外相機光圈f2.0-2.8夠大,而微距也與GRD一樣強勁。 相片質素方面,x10和GRD差不多,但高iso時x10較佳,在白天時,x10的對比度有點兒不足,總體是很漂亮的。 另外,由於光學取景器內沒有任何電子信息,連是否合焦也沒有顯示,只能靠聽,因此很多人認為這個取景器等於多餘廢物。我則不這麼認為,因為一旦相機電池所剩不多時,它就發揮了作用。 當電池剩下兩格,而又需要用一段時間且沒有機會充電的話,我會關掉LCD顯示屏,改以光學取景。而且盡量用快門先決這種簡單模式,保證影像清晰又省電;對焦關掉人臉模式、不用多點對焦,不要AF-C的自動連續對焦,關掉攝影圖像顯示,所有可以不用的功能都停止,延續我的拍攝樂趣。 當然,這個相機也有缺點,除了相片的對比度較平外,iso400打後的素質一般;廣角28mm始終少了一點點;電池一般,現在才後悔應該在買機的時候要一塊備用電

值得懷念的Ricoh GRD

圖片
當理光的著名專業DC機, Ricoh GR Digital已經出到第三代,我現在才來講述自己用其第一代的體會,似乎慢了好多好多拍。 不過,我既非撰寫評測,也非靠廣告謀生,寫它的原因,純粹是一種懷念而已。 從菲林時代開始,GR就是很多報館配備給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的細機,到2005年GRD出現,也延續了這種榮譽。2006年,我得到了一部,一直都是隨身不離,用到上個月,才因實在太殘舊、對焦時失常而放棄使用。 這部相機的成像是毋庸置疑的,不用後期調整就已經非常漂亮。相片不僅銳利,色彩也能夠非常真實反映,在色彩這一點上贏所有細機一條街,拍攝風景照肯定顛倒眾生。 微距也是很強悍的,偷偷拍攝昆蟲,它的體毛可以很清楚地數出來。 慢速閃燈加上它的大光圈,可以在街燈下拍出令人迷醉的照片。 不得不提的是,這部相機的電池非常耐用,有時候我出差,三天不用充電沒問題。更令人叫絕的是可以使用3A電池!這一點值得狂讚。 在拍攝上,GRD可以設定不對焦直接拍的模式,搶拍一流,基本上一米外的拍攝對象都清晰。其實這和最原始傻瓜機一個道理,如lomo機,但很多廠商就沒有想到這也可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。 GRD的缺點也很多,包括對焦慢,iso到400已經很差。另外雖然可以設定快捷鍵,但居然經常因此死機。而開機到預備拍照的過程較長,不利搶拍。鏡頭也容易被卡住,造成壞機。這些缺點,不知道在後來的系列上有沒有得到改進,我並沒有試過新兩代的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