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匆匆而過

圖片
每一天都是匆匆而過,沒一天能夠悠悠而行,就像這些行人一樣,只留下身影,有時候連自己的身影都不知道在哪裏?今天到底做了些甚麼?明天就已經忘記了。 人生,是人誕生之後的時光,我們到底幹了些甚麼,說得清嗎。 最近特別忙。

功夫茶,工夫茶

近日有媒體報道潮汕地區工夫茶定出標準的新聞時,用的是「功夫茶」字眼。 對於大多數潮汕人來說,肯定會直斥其非:明明是工夫茶,怎麼變成了功夫茶,又不是耍功夫。 喜歡咬文嚼字的一些人,也肯定會引用大量的古人誰誰誰曾經用過的證據,即引經據典來說明功夫茶沒錯。 我當然知道,功夫、工夫曾經通用,我也當然知道,在一些漢語詞典裏,有「功夫茶」這個條目,也有一些將「功夫茶」等同「工夫茶」。 甚至有人說,「工夫」即「佳茶」,「功夫茶」才是指閩南和潮汕地區的茶藝。證據又是來自罕見的幾則古人文章。 但這能說明甚麼問題呢?古人用過就是金科玉律? 今人在資訊發達的時代,仍會在編撰字典、辭典時出現錯漏,古人寫文章就正確了嗎。那最多只能作為佐證。 在潮州話裏,「工」讀「剛」音,而「功」讀「攻」音,潮汕人說的是「工(剛)夫茶」,這是一致的。包括多個官方網站也用「工夫茶」這個詞。 在詞意裏,潮汕人理解的「工夫」,是形容細緻、或落足心機的意思;而「功夫」反而很少用到,僅指少林功夫等。 北方人編撰的辭典,也說工夫是指耗費精力、時間,而功夫是指技藝技巧。但也因此有人認為,工夫茶是綜合多方面而成的技藝,所以應該稱功夫茶。但我也認為,既然是指茶藝,那麼藝術範疇更應該用貼近虛的工夫,而非有力的實的功夫。 說到底,一個很有地方及方言特色的辭彙,應該更多考慮地方慣例。

即將被踏沉的廈門鼓浪嶼

圖片
剛剛去了鼓浪嶼一個星期,感受至深的是,已經和麗江靠攏了。商業化、外地化嚴重,消費高而服務質量差,主要地點人滿為患,渡輪服務跟不上需要,老建築保護不佳;奸商不少,特別是海鮮店。 當局正在積極申請列入聯合國的世界遺產,我看很難了。除了破壞太大、商業太濃,主要是「遺產」不足。萬國建築又如何?鼓浪嶼上幾乎看不到一個外國遊客,可見西方國家對自己留在別國的建築、侵略痕跡,並不是太感興趣。 反而中國獨特的文化、風俗、建築、山水,才是世界遺產。

canon 350D

圖片
canon 350D?沒錯,就是canon 350D! 現在canon的消費級單鏡反光數碼相機,已經出到600D了,說350D是遲了六年。不過,它依然在我手上用,那在我而言,就不是過時的東西了。 不知不覺用了canon 350D這部相機已經六年有餘,算是有資格講講對此機的評價吧。 2005年6月,轉了新公司沒有多久,突然有採訪任務,翌日要到內地某縣採訪。雖然公司有傻瓜數碼相機可借,但手續繁複,相機操作性也非常不堪,寧願不要。 於是,當天晚飯時,我犧牲了吃飯時間,到公司附近的商場,找到百老匯、中原、豐澤三家看相機。 花了大概15分鐘,就決定了買當時剛推出不是太久的canon 350D。這是我人生第一部私人擁有的數碼相機,價格昂貴,套裝花去我大部分人工,8840元,購自豐澤。 刷卡給錢取機,然後回去繼續上班,直到深夜回家才有時間充電、試玩。由於平時也有用公司的專業單反數碼相機及傻瓜數碼相機,所以其實很容易上手。 翌日,拿著這個新買的canon 350D,直奔大陸。雖然是最普通的鏡頭,但對於相機的操作性、成像素質,我均非常滿意。照片當然也能交到貨。 之後,相機一直陪我走南闖北,不僅生活閒餘亂拍,工作上也用。除非必要,我寧願不要公司的專業磚頭,而帶自己的私家輕便350D去工作。估計6年下來,快門次數難以計算。 1年後,買了個佳能最便宜的定焦鏡頭50mm f1.8,放在350D上成為人像頭,又班配,又高質量。在這之後,無論外間相機如何更新換代,如何價格低廉,我一直使用我的canon 350D。 直到最近,因為要去旅行,我又花了4千元,為350D配了個20mm f2.8的usm鏡頭,用起來也挺順手。 要說350D的缺點,倒也不是沒有。如,1.8吋mon實在是小,有時候甚至看不清楚到底是否走焦。比350D遲推出1年的400D換了2.5吋,即時唔同晒。 另外,快門聲太軟,以及很多操作要入菜單。不過,這些都是在習慣了之後,可以克服的困難。 我一直認為,是人在使用器材,而不能讓人去跟器材。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器材,只有最懂得使用手上器材的人。只要能避開弊端,容忍瑕疵,甚麼器材用熟、順手後都是好武器。

癱瘓維多利亞港的遊行

圖片
香港大批漁民因為不滿當局明年實施的新政,即禁止拖網捕魚的賠償安排,昨日下午發動近500艘漁船由青洲出發,到維多利亞海面作海上遊行。漁船抵達預定位置後,全部停泊在海面,一度導致天星小輪的船隻航行受阻。 有參與遊行的漁民批評當局的賠償方案不公平。據了解,近岸拖網漁船可獲相等於11年魚獲價值的特惠津貼,最高賠償額達550萬元。但遠洋漁船僅一筆過得到15萬元津貼,兩者差距極大,有700艘遠洋漁船受影響。示威漁民要求與政府有關官員會面,爭取合理賠償安排。(圖片是好康剛好路過拍攝)

街頭畫師

圖片
在上海街頭,有一種這樣的工人,圍起了地盤的圍牆太單調,他們就受薪負責為這些圍牆增添圖畫。 圖畫內容沒有太多創意,畫工也不怎麼精細,然而他們的那份專心,如果你有看到過程,那麼那些結果--牆畫,則顯得格外賞心悅目。起碼,在我每天路過的時候,我有這種感受。 這些圖片,是幾年前在上海拍攝的。

海嘯襲香港的預想

日本海嘯,因為有賴NHK等電視台的直播令人如臨其境,感同身受,不禁想,若2012末日真如此,香港也受海嘯襲擊,那我將如何? 其實,六七年前的南亞海嘯,這個問題已經有不少人提出過,專家也講解過,認為太平洋海嘯被台灣和菲律賓阻擋之後,香港無礙,加上南中國海大陸架水深較淺,不足以掀起滔天巨浪。但在新災難之下,無損大家討論的熱情,本港已有不少在網上說出顧慮。 東南亞諸國也常探討呂宋島及附近海溝大地震的可能性。若該地發生八九級地震,海嘯自然直奔香港而來,一小時內南台灣被淹,兩小時內香港逃不了。零八年,曾盛傳有個南美洲預言者稱,呂宋將在當年九月十三日發生超級地震,海嘯將淹沒南中國,導致海南出現大恐慌,當時海南全島幾乎人人無心工作,甚至逃離。 如果海嘯來襲,香港哪裡最危險?哪裡又是最好的避難所?逃生路線如何?乃至於我們在買樓自住的時候,是否需要未嘯綢繆? 從地理位置和地形來看,呂宋海嘯經過南中國海直撲香港的話,不用說,南丫島、長洲、坪洲這些離島和港島南區肯定首當其衝,而長坪二島將近沒頂。榆景灣、馬灣等住宅區也受襲,但情況會比長坪為好,因為是新式樓房建築。 接著,屯門、荃灣等地因地形因素,即在大嶼山與新界西形成的喇叭口內窄部,以及靠近珠江口關係,海浪被擠壓,可能海浪高度比港島南區高出一米。而將軍澳也將現巨浪,因為海浪在靠近香港東部時,鯉魚門突然變窄,激流沖向將軍澳。 然而損失最大的應該是九龍半島,因為九龍是市區地勢最平坦的地方,海嘯進入後,將退水緩慢。反而港島北部市區,應該是最後受災地,由於港島平地少,加上海浪並非正面而來,受淹應該不太嚴重。當然了,上環海味街的浸水頑疾,會浸泡得久一點。 看來,最安全之處莫如半山住宅,以及獅子山之北的新界。 而且買樓也不適宜買太靠近海邊,否則到時出入極度麻煩。 也不應該買大埔等新界東住宅。因為靠近深圳那個核電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