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第一對TOPO Athletic 山鞋

圖片
↑其實這對TERRAVENTURE 3已經跑了不少山路,鞋是去年買的,照片也是新鞋落地第一次試跑時所拍。 【不負責任評測】一直想試TOPO Athletic的山鞋,不僅受其擁有V底而高性價比吸引,更看中它闊頭、低落差的設計。 為何選TERRAVENTURE 這個系列?一來是價格最低,二來是設計和用料比得上專業鞋,只是薄底一些。但跑山不就是需要腳底觸感和輕巧嗎? 穿著多次,滿是樹根、碎石的山徑,或者泥土硬化、石屎地面,都無問題,特別是V底的防滑能力名不虛傳,自我感覺彷如飛躍羚羊(稍稍誇大),跑得很歡快。 中底雖然薄一點,其實也有一定的緩衝,不至於硬掘地面。不過,試過一次跑較長路途山徑後,足底筋膜有抗議..... 細節方面,透氣性能良好,腳趾自由;鞋帶很啜實,綁好就不用擔心會散開,這一點是與Altra 作對比。 總體而言是一對看家山鞋。行山、涉澗也可以。

Altra Torin 4.0 輕巧回彈

圖片
兩年前買的Altra Torin 3.5 是我最喜歡的路跑鞋,無奈已經將近跑過900公里,大底損耗嚴重,中底壓縮,需要更換了。 多說一句,不得不提的是Altra Torin 3.5 的針織鞋面十分耐用,黏合處也非常牢固,表面完全看不出是一對退役鞋。儘管不太適合跑步,但穿起來中底軟綿綿的還是很舒服,可以用來當出街鞋。 為了買鞋,我瀏覽了一些網站,發現因為最近Altra Torin 5.0已經推出,所以4.0和4.5出現減價現象。 對於跑鞋等運動裝備,我是不會追新款的,3.5已經很令人滿意,估計4代肯定錯不了。 經過一輪挑選發現,4.5雖然也是針織面,而且更時裝感,可以穿出街,價格和4.0也差不多,但缺點是透氣差一些,這似乎已經成為半代的特點了。 最終在前兩天買了Altra Torin 4.0,價錢比原價五折還低一點,跑了兩次,總體感覺是滿意的。 因為Altra Torin 4.0 鞋底較薄,換了中底用料後也沒上一代那麼軟綿綿,穿上腳感覺像是一對舒適度較好的Vans板鞋,但跑起來腳感極好。 其次,鞋楦頭部不及3.5大,穿進去只是剛剛好,腳趾伸展的話,就好像有一點點被壓制到,看來五趾襪未必適合。 最後說到中底,因為用料不同(QUANTIC 取代EVA),Altra Torin 4.0反彈速度快,沒有3.5那種稍微拖泥帶水感覺,而且整鞋較輕,適合快腳長跑,不過在10K後感受到的反彈少很多,3.5則很適合懶洋洋的舒適跑,10K之後還能明顯感受軟彈。 至於透氣性,Altra Torin 還是比其他美國大牌子如Brooks、New balance、Hoka和Saucony 等許多系列差,3.5亦然。 穩定性就不用說了,因為鞋底零落差,買它都是前掌/中前掌落地跑者,因此Altra Torin 4.0一如既往,後跟基本沒有支撐設計。 Altra Torin 4.0 在鞋中部的綁繩部分有點加固設計,有可供鞋帶拉緊的硬質膠片。而且鞋舌是內套設計,所以鞋子穿起來又舒適又穩固,估計長途跑能減少摩擦長水泡的機會。 缺點方面除了透氣性不佳外,Altra Torin 4.0鞋底大底設計似乎有問題。雖然4.0大底全面硬膠,相比3.5只覆蓋部分的做法,應該會更加耐用,但是大底中前掌的硬膠分布設計圖案是成直線排列,防跣較差,跑濕硬地時試過有打滑情況。 最後...

Origami 摺紙濾杯好看好用

圖片
玩Hand drip coffee 的話,很多人會注重嘗試不同器具,包括備受喜愛的日本的摺紙濾杯(Origami coffee filter cone)。 好不好用?我覺得吧,首先這個濾杯顏值高(好看),已經提升了很大的使用體驗好感。 個人使用體驗:用來手沖咖啡,如果不用波浪形烘焙濾紙(蛋糕杯),流速會比較快,需要調整咖啡豆烘焙度、研磨度、注水速度,使用熟悉後,會發現 Origami比其他V60濾杯更容易控制,因為透氣。 如果使用蛋糕杯,流速會比較非常,甚至比部分V60慢。由於濾紙是平底,對甜度萃取有幫助。 我這個玻璃下壺(分享壺)是LOVERAMICS 愛陶樂的產品,只能是兩杯份,配合摺紙濾杯剛剛好。

日本Captain Stag UG-43 不銹鋼焚火台(有片)

圖片
年輕時代過去後,很久没有去露營,老想著出去野外燒/煮東西吃,雖然暫時未能成行,不過,已經在逐步重新添置露營的過程中.... 早前買了一個日本鹿牌Captain Stag 焚火台UG-43 ,是不銹鋼製作的,三段調整火源高度,可以燒木炭、樹枝,也可以當成爐架使用,放上酒精爐、瓦斯爐,也挺好用。 可以參考這個短片,爐架安裝快速,拆卸後也很小巧,方便攜帶,特別適合兩人甜蜜蜜使用。

戶外運動軟水樽使用體會

圖片
夏天又來,又焗又熱勁爆汗,熱天跑步半途補水很重要,不然容易抽筋。軟水樽(softflask)就是很好的裝水用具,因為不會半樽時出現裡面液體搖晃的情況,也更好貼身裝在腰包、跑步背包,甚至揸手也方便。 跑步這幾年用過兩種出水口(不同牌子)的軟水樽,各有千秋。雖然設計不同,但都是嘴一咬,手一擠,就可吸吮。 實際使用起來,↑圖右邊的設計(有點像奶嘴😊)比較方便,但是一有破損(咬多了)就會漏水;圖左邊的有多一重閥門,需要咬住拉開,再咬住吸吮(樣子有點像……😓),會比較耐用。 至於其他牌子評測,等我用完家裡幾個軟水樽(買越野背包、腰包通常會送)再說。

跑步背心比較,迪卡儂靠一個小設計取勝

圖片
十倍價格,廉價的反而在設計方面更人性化。 近期天氣熱,買背心跑步,一件是澳洲某品牌,一件是法國廉價運動用品連鎖店所出,穿上去自我感覺沒多大不同(實際上廉價那件挺舒服),但是在細節設計方面,貴的並不見得好。 這裏展示的是衣服內部標識布條,一般設計(包括照片裏的相對貴價商品)都是將一疊標識布直接車在衣服邊縫裏,買回去後,用家自己盡可能貼邊剪掉,但很多時候剪得並未很極限,就像剪指甲,擔心剪到肉一樣。於是就產生一種可能性:標識布的角扎到肉。雖然不是痛,但感覺不舒服,特別是長跑時,來回剮蹭逾萬下,不出血算好的了。 廉價的那個品牌,多了一個小心思,用很柔軟疏鬆的不織布作為連接材料,把標識布和衣服駁在一起。用家剪標的時候,只要剪不織布就可以了,而且那小塊不織布不僅柔軟,剪完後它還捲起來。根本不可能扎肉。 小設計,可以看到用心。 便宜的那個可以幫它免費做做廣告,以前跑步用品從沒用過迪卡儂(DECATHLON),雖然是跑步菜鳥,但一直以為還是專業品牌靠得住。不過,以後運動消耗品,我還會買它家的產品,不僅僅便宜這個因素。

12元店的跑步警示燈

圖片
很長一段時間,有晚上下班後通勤跑的習慣,其中一半路途是在路邊跑,需要間中跑出馬路、穿越馬路,因此警示燈是夜跑的必要裝備。 之前在戶外用品店買了一個跑步警示燈,小巧,可扣在褲頭、帶子、袋子上,用兩顆紐扣電,可以長亮/短閃/高頻短閃,選了綠色,接近100元港幣。 燈子挺好用,不過忘了不防水,在一次滂沱大雨後失靈了。 後來在某連鎖12元店看到單車警示器(車尾燈),發現其實跟跑步警示燈差不多,只是大一點重一點,用兩個小筆芯電,功能一樣,閃法也相同,燈光紅色。 於是買了一個,12元太划算了,爛了也不心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