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2016 起發佈的文章

初試美國老牌跑鞋Brooks的RAVENNA 6

圖片
上個月穿上跑鞋ASICS GT-2000 4 後,跑步輕鬆了許多,膝蓋再也沒有疼痛過,每次跑步里程也從5公里,增加到10公里。 到了10公里的末段,總感覺ASICS GT-2000 4的GEL避震是足夠了,但似乎無法提供足夠的反彈力,而且似乎有一踩到底的錯覺。 可能自身體重問題吧,於是有心找一對反彈力好點(鞋底硬一點)的跑鞋試試。 於是又到買ASICS GT-2000 4的那家跑鞋專門店,發現Brooks在做特價,於是在店內試了兩對款式,最終買下RAVENNA 6(原價950元港幣,特價549元)。 Brooks的RAVENNA 6的外觀很一般。(好康) 不買店員推介的Brooks LAUNCH 2,雖然便宜將近100元,但穿上腳的感覺是輕巧,卻對腳後跟的包裹性不是很足夠。另外本來想買大名鼎鼎的Ghost 系列,可惜暫時男款沒有貨。 Brooks在美國可是鼎鼎有名( 看介紹 ),可是在香港不為大眾熟悉,很多運動鞋店的Brooks專櫃在鋪塵、特價也乏人問津,導致在香港很難買到Brooks的新款,包括RAVENNA 7 ,也愈來愈少店家賣這個牌子。 Brooks的RAVENNA 6的科技在於鞋底。(好康) 專為一般路跑準備的RAVENNA 6 屬於避震和反彈的結合,雖然是去年的產品,但並不代表它的科技已經過時。在Brooks官網的介紹中,形容RAVENNA 6「彈力十足」、「反應靈敏」,擁有「超快速從腳跟到腳趾的步伐轉換及明顯的能量回饋」的特性。 網站聲稱,RAVENNA 6提供最大量支撐性,幫助身體保持有效率的前進。RAVENNA 6鞋底高低差10mm,讓跑者很自然地使用中前掌落地。升級後的前腳掌校正,提升了能量回饋。 Diagonal Rollbar (DRB) 足弓穩定片能提供最佳的支撐,來改善走路的過度內翻;中足部位轉換區及分段式防震墊提供更快的步伐轉換;Omega Flex Grooves 彈性溝槽設計,強化前腳掌曲折的靈活度,增強避震效果;鞋面採用控制水分的網布,讓雙腳保持乾燥清爽...... Brooks LAUNCH 2較具時尚感。 當然,少不了Brooks特有的BioMoGo DNA 中底科技,提供了舒適而根據落地力度不同而「只能」調整的避震緩衝。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,以及最誘使我買該牌子的因素

跑鞋ASICS GT-2000 4 體驗:渾然無物的護駕(非開箱文)

圖片
向來最討厭跑步,第一因為枯燥,第二不夠氣。人最基本的技能是呼吸,但對於跑步,若不懂從最簡單的氣息調勻入手,1000米也會喘得睡地上。 以往一直獨鍾籃球,對於運動鞋,也獨愛nike。說實在,nike的籃球鞋(特別是Jordan系列)確實做得不錯。 然而年齡增大,膝蓋無法再經受磨損,彈跳力等各方面也不足,籃球打不動了。為了提高肺活量,就只好選擇了老人小孩都能進行的運動:跑。 要跑步,就要有裝備,跑過才知道不簡單:跑鞋和跑步襪子、快乾運動衣褲、緊身衣褲、導汗頭巾、跑步智能錶、跑步腰包或腰帶包或手機臂包、跑步app和藍芽耳機、跑步太陽眼鏡,甚至於內衣褲,冬天還要有輕薄保暖風衣......(跑步場所是另外一大問題) 這些裝備,要用多少全在乎個人,但是跑著跑著會發現,有很多東西有了會更好。 當然了,跑鞋是最起碼最重要的裝備。 由於長年不跑步,剛開始時,跑800米就很累。我採取隔天跑步,速度放慢,主要練習調勻呼吸,1個月後,每次跑5000米(約30分鐘),自我感覺進步不錯。 隨著跑步路程的增加,跑鞋的重要性顯現出來了——膝蓋疼。而我也很明白自己的跑鞋(adidas普通跑鞋款)用來逛街還可以,用來跑步就太對不起膝蓋了。 上網猛刨各路神仙文章,最後決定相信大眾眼光,在ASICS(亞瑟士) GT-2000 4和MIZUNO(美津濃)Wave Rider 19(Mizuno Wave Rider  20 已經上市,但在香港一般商店還沒看到 )之間選擇,因為據說這兩款是平民跑鞋界的長青款,賣得最好。 香港買跑鞋很方便,不用去波鞋街(雖然會找到特價,但人逼人,空氣混濁,還要付出車資),在家樓下的普通連鎖跑鞋店就有ASICS、Mizuno、NewBalance、Saucony出售,當然也有Adidas、Nike、Puma、Reebok等牌子,甚至於Brooks(少人認識的美國好牌子,長時間搞特價)也進了不少專業跑鞋款。 對比了一下價格,GT-2000 4可能太好賣了,只是打九折,855元港幣;本來就便宜的Wave Rider 19估計因為第20代已經推出,打折幅度還多一點,賣650元港幣左右。 ASICS GT-2000 4的螢光黃色十分出眾。(好康) 兩鞋各仔細試了一下,不用考慮,立即付款買ASICS GT-2000 4。因為它——合腳、舒

美國「綠灣號」船塢登陸艦訪港泊西環

圖片
美國「綠灣號」船塢登陸艦訪港泊西環 可能基於美國自從4月份後,推遲了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,中國暫時准許美軍軍艦訪問香港補給、休整。美軍大型船塢登陸艦「綠灣號」(USS Green Bay LPD-20)今天就出現在了堅尼地城。 舷號20的「綠灣號」,滿載排水量25000噸,是美國新一代登陸艦,可搭載船員465人、部隊720人。母港在日本長崎佐世保(Sasebo, Nagasaki, Japan),前幾天在菲律賓東面的聖貝納迪諾海峽進行過實彈演習。 相較於老一代的船塢運輸艦,綠灣號的飛行甲板與機庫收容設施進一步擴大,能操作海軍陸戰隊各型航空器,包括CH-46中型運輸直昇機 、CH-53重型運輸直昇機或下一代運輸主力──MV-22傾斜旋翼機。 自衛能力方面,綠灣號擁有SSDS MK-2 Mod2船艦自衛作戰系統(Ship Self-Defense System,SSDS),可整合艦上所有的雷達與電子戰系統以統整精確的目標資料,並指揮海麻雀ESSM與RAM短程防空飛彈進行接戰,防空自衛能力較以往的兩棲艦艇大幅增加 。 「綠灣號」泊西環招商局碼頭。 美國「綠灣號」船塢登陸艦船員準備離船。 「綠灣號」船塢登陸艦搭載多型號飛機。   美國「綠灣號」有先進雷達偵察系統。 美國「綠灣號」抵港,大批七人車準備接送船員。

用電飯煲+摩卡壺煮咖啡

圖片
相信喜歡用摩卡壺煮咖啡的朋友,有可能遇到一種情況,就是買回來的摩卡壺,壺身下部太小,不適宜直接放在煤氣爐上面煮,需要安放一塊鐵網或蒸架,麻煩。 放在電磁爐煮吧?有的人未必家中有電磁爐,有的摩卡壺未必適合使用電磁爐煮,這個時候,家裡的電飯煲就派上用場了。 只需將電飯煲內膽(煮飯那個鋁煲)取出(平時吃完飯洗碗時也會取出來啦),將裝好水、粉的摩卡壺放上去,開動電源,按煮飯鍵(喜歡慢火就選煲粥鍵囉),就可以了。就這麼簡單。 當然,咖啡萃取完畢後,電飯煲不會像煮飯一樣自動跳制,記得拿走摩卡壺和關電源哦。

又見美「藍嶺」號泊,香港成巡南海美軍補給基地?

圖片
最近南海好熱鬧,香港軍艦也多了,今天在西環招商局碼頭就泊了一艘大型軍艦,是美國「藍嶺」號(USS Blue Ridge LCC-19)。 儘管是1970年開始服役的老船,但美國海軍第7艦隊旗艦「藍嶺」號鼎鼎有名,駐紮地是日本橫須賀軍港。近年不時到訪香港,包括此次已是第9次訪港,多數在春天(2003年2月和10月、2008年1月、2010年3月、2011年2月、2012年3月、2014年3月、2015年3月、2016年4月),船上近千人到香港休閒娛樂。 舷號19的藍嶺號艦長約194米,寬約33米,排水量約1.9萬噸,航速23節,16節航速時續航力為13000海里(2.4萬公里)。除了是第七艦隊的指揮艦,藍嶺號也是第七艦隊中兩棲部隊、登陸部隊的指揮艦。艦上搭載了第12海上戰鬥直升機中隊的MH-60艦載直升機。 藍嶺號是美國海軍具頂級作戰指揮能力的戰艦。由於實際用途是指揮作戰,藍嶺號並沒有配備太多武器,但其通訊系統卻是驚人的先進和龐大,其指揮作戰的區域可達1.24億平方公里。 藍嶺號上的大型綜合通訊及訊息處理系統「旗艦指揮中心」,同70多部發訊機和100多部收訊機連接在一起,也同三組衞星通訊裝置相連通,可以每秒3000詞的速度同外界進行資訊交流。接收的全部密碼可自動進行翻譯,通過艦內自動裝置將譯出的電文送到指揮人員手中,同時可將這些資訊存儲在綜合情報中心的電腦中。 藍嶺號的甲板佈置經過特別設計,上甲板表面配置有衞星通訊天線和遠距離通用短波天線,為了避免工作時電磁波相互幹擾,收、發訊天線分開佈置:艦首甲板大多安裝發訊用天線,艦尾甲板安裝收訊用天線。 為了保障兩棲作戰中指揮人員離艦上岸的需要,在艦體中部的甲板下有3個(約佔艦體長度一半)突出部分,存放了3艘人員登陸艇和2艘車輛登陸艇,艦上還可以搭載700名登陸作戰人員及車輛。 藍嶺號從日本前來香港休整途中,必然經過南海,沿途收集最新電子情報等,因此也可視為美軍巡航南海的其中一環。而香港作為中國領土,在南海中美角力中,或者有一天被禁止接待美軍艦靠泊。 【補充】:今天稍晚外電報道,中國外交部今日透過電話通知美國駐港總領事館,拒絕美國航母斯坦尼斯號下周訪問香港,但未有交代原因。該航母本月多次駛入南海巡航。 中美於1997年初達成協議,中方允許美國軍艦在香港回歸後繼續到香港進行維修和補給,但美國軍艦訪港前必須先得到中國政府的允許,然後

BONJOUR法式濾壓壺,唉

圖片
平時家中沖咖啡器具,用得最多的是摩卡壺和法式濾壓壺,滴漏(包括越南滴漏器)反而少用,技巧不精嘛。 前幾日打爛了平時用開、購自日本的法式壺,需要補充一個。記得之前在美亞看到有得賣,價格又不貴,於是特地跑到觀塘的美亞集團展銷廳,買了一個BONJOUR法式壺,113元。 BONJOUR是美亞集團旗下其中一個廚具品牌,不算出名(所以價格便宜),從外觀看來,其廚具造工、用料似乎還不錯。 到手的BONJOUR咖啡壺是三人份的,標示台灣製造,選購時感覺還不賴,回家使用才發現,製造得不是很細緻,主要是那壺的外面鐵支架和玻璃壺身不是很貼合,扣得不緊(照片可看到有頗大的空隙),於是在倒完咖啡要洗壺的時候,當一手握壺柄,一手捏著頂上那個黑圓球拔起按壓器時,整個玻璃壺身都跟著被抽出來!不小心的話差點又爛掉一個。 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,就是一手按住壺蓋(不握壺柄),一手拔起按壓器。 雖然不影響使用,但這樣的造工多少會影響使用心情。特別是剛買到新東西的那種熱情似乎被冷水澆了一下。 或者再說明一下,為何選購的時候沒有發現這個問題?原因在於,展示櫃檯上的咖啡壺都是乾的呀!當時把玩,抽出插進順溜無比。可是當(回家後)壺裡有水分,加大了濾網邊緣和玻璃壺壁的摩擦力,於是一抽就整個起身。 唉,能粗用就算了。再打爛的話,就去買個不鏽鋼的法式濾壓壺了。之前在Bialetti看到有得賣,還保溫的呢。雖然看不到壺裡的咖啡,少了點法式浪漫,但估計耐用無比。

台製咖啡豆研磨器(磨豆機)——平靚正

圖片
早前去了一趟台灣,基於寶島咖啡產業之完善,不得不逛一下咖啡店和咖啡器械。其中,台北的老字號咖啡店「蜂大咖啡」值得一去。 蜂大咖啡(有關其歷史Google即可)位於成都路42號,離西門町不是很遠,走路可達。 店子裡面是喝咖啡、吃小點的地方,懷舊feel很重。店子外面收銀台周圍,是出售咖啡用具、咖啡豆以及特色零食的處所。 正當我看來看去,興趣盎然之際,老闆娘卻不大耐煩,語帶催促地問要什麼。看來他們不愁生意。當然了,地方淺窄,我也是理解的。 最後要了一個咖啡豆研磨器(磨豆機),是台灣本地製造的,用橡膠木和鋼製成,手搖式。橡膠木不是什麼貴重木材,但也耐用。這個手動磨豆機價格是500元新台幣(約120港幣),很便宜吧,在該店算不上最便宜的一款。 店裡的咖啡豆品種很多,非洲、南美的都有,然而我當然想要買台灣高山咖啡啦!可惜的是需要提前數天預定。由於產量有限,台灣咖啡豆並不便宜。 買不到心頭好,於是隨便買了一款「蜂大咖啡」豆,其實是店方混豆調配的,味道還可以,當然嘗不出什麼風味啦,日常喝來提神就是。特點是超級便宜。 用剛買的磨豆機,磨他家的豆!研磨粗細度方面,我調到還差兩格就到最細端的位置,磨出來的咖啡粉狀態和市售的摩卡壺專用粉差不多,粉也很均勻,不會出現什麼豆皮。 至於操作方面,這款磨豆機也很方便,因為是圓筒型,可以很舒服地拿在手上研磨,可以邊走動邊磨(這點很重要,在家裡有時候可以跑去看電視,或開門之類,不必放下手中研磨工作),也避免了因為接觸檯面而產生的噪音。 另外,傳說中沒有上蓋而導致彈豆的情況,在這款機器上沒出現。 最後要推介一下蜂大咖啡的零食手信,例如鳳梨酥、花生糖等,可以零賣,價格便宜,最重要的是味道比那些連鎖品牌店的還好!讓人喜出望外。

街拍背囊集郵(5)

圖片
街頭拍人家背囊,其實都幾大難度,一來用手機拍,人地有唔會企定定,隨時鬆郁矇。二來都驚人地發現咋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