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8月, 2011 起發佈的文章

功夫茶,工夫茶

近日有媒體報道潮汕地區工夫茶定出標準的新聞時,用的是「功夫茶」字眼。 對於大多數潮汕人來說,肯定會直斥其非:明明是工夫茶,怎麼變成了功夫茶,又不是耍功夫。 喜歡咬文嚼字的一些人,也肯定會引用大量的古人誰誰誰曾經用過的證據,即引經據典來說明功夫茶沒錯。 我當然知道,功夫、工夫曾經通用,我也當然知道,在一些漢語詞典裏,有「功夫茶」這個條目,也有一些將「功夫茶」等同「工夫茶」。 甚至有人說,「工夫」即「佳茶」,「功夫茶」才是指閩南和潮汕地區的茶藝。證據又是來自罕見的幾則古人文章。 但這能說明甚麼問題呢?古人用過就是金科玉律? 今人在資訊發達的時代,仍會在編撰字典、辭典時出現錯漏,古人寫文章就正確了嗎。那最多只能作為佐證。 在潮州話裏,「工」讀「剛」音,而「功」讀「攻」音,潮汕人說的是「工(剛)夫茶」,這是一致的。包括多個官方網站也用「工夫茶」這個詞。 在詞意裏,潮汕人理解的「工夫」,是形容細緻、或落足心機的意思;而「功夫」反而很少用到,僅指少林功夫等。 北方人編撰的辭典,也說工夫是指耗費精力、時間,而功夫是指技藝技巧。但也因此有人認為,工夫茶是綜合多方面而成的技藝,所以應該稱功夫茶。但我也認為,既然是指茶藝,那麼藝術範疇更應該用貼近虛的工夫,而非有力的實的功夫。 說到底,一個很有地方及方言特色的辭彙,應該更多考慮地方慣例。

即將被踏沉的廈門鼓浪嶼

圖片
剛剛去了鼓浪嶼一個星期,感受至深的是,已經和麗江靠攏了。商業化、外地化嚴重,消費高而服務質量差,主要地點人滿為患,渡輪服務跟不上需要,老建築保護不佳;奸商不少,特別是海鮮店。 當局正在積極申請列入聯合國的世界遺產,我看很難了。除了破壞太大、商業太濃,主要是「遺產」不足。萬國建築又如何?鼓浪嶼上幾乎看不到一個外國遊客,可見西方國家對自己留在別國的建築、侵略痕跡,並不是太感興趣。 反而中國獨特的文化、風俗、建築、山水,才是世界遺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