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10月, 2009 起發佈的文章

上海弄堂之..屎尿橫飛

圖片
(← 上海人舊時這麽小便)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很搞笑。 上海白渡路的一片數十年歷史老房子,最近經常出現屎尿袋亂飛的奇景。居民老伯說,昨天中午,他在門口休息,一袋東西從他頭頂上飛過,一道弧線落在馬路對面。頓時尿花屎塊四濺,原來是一個裝滿糞便和尿液的膠袋,十分噁心。 據説,類似事件最近接二連三,不斷在該地發生。還有行人不慎踩到黃金袋,十分不幸。 這類抛屎尿的人,很肯定是缺德的。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其他誘因。 老伯說,當地舊房子因爲數十年的設計,並未考慮到獨門獨廁的問題,所以大家如厠都用馬桶,然後拿出來倒。家家戶戶掛塊布,就當廁所,幾十年如一日。或許,該戶人家懶惰,加上沒有公德心,所以隨手扔彈。 扔了一次,感覺挺方便,又順手,自然就有第二次。 上海人如厠難,舉國皆知。葉聖陶的孫子葉兆言曾寫了部名爲《關於廁所》的小説,其中講到一段真實故事。 一名年輕女子,在上海南京路逛商場時內急。由於商場廁所特少,排長龍等候,女子最後忍無可忍,睽睽眾目下失禁,尿濕褲。女子一直耿耿於懷,自尊心嚴重受挫,最後選擇了離開,到北方城市工作。她說,無法再面對那些熟悉的面孔。 類似事件,其實很多人在上海都踫到過,尿濕褲倒未必,忍尿倒是常有。 聽朋友說他十幾年前在上海的尋廁經歷,令人大長見識。 當時他們一群男學生,在遊玩,突然尿急,卻到處找不到廁所。有人提起弄堂裏都備有男士小便的馬桶,於是直奔其中一個弄堂而去,果然發現了一個石屎加磚頭做的馬桶。可是,令人尷尬的是,左右附近坐了站了一群女住戶,大媽、阿姨、小媳婦,摘菜、織毛衣、聊家常, 這如何小便?突然,就有個穿睡衣、踢拖鞋的男居民出來,只見他便拉下褲子解手,邊與旁邊的女人說家常。上下各忙,絲毫不相干擾。 由於太急,他們也學者尷尷尬尬地順次小便。 其實,這説明了上海的廁所問題,並由此延伸的生活習慣,已成爲海派文化。一切都是那麽自然。 聼一位叔叔的朋友說,文革串聯時,去過一次上海,住在江邊。至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,每天早上必被刷洗馬桶的聲音吵醒。 弄堂裏的人,放了一個晚上的馬桶,必然黃金瓊液飽滿,爲免讓其留屋整日,讓芳香繞梁不去,唯有在每日上班前,將其洗刷乾淨。而最方便的方法,則是拿到黃浦江邊、蘇州河畔,取水、刷桶、倒水,又方面又省事。 據説,上海當年洗刷馬桶的時候,爲了除惡必淨,還會加入貝殼一起刷,所以才會造成整個早上,江邊的刷桶協奏曲,如此齊整而又遠傳三數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