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從 7月, 2009 起發佈的文章

急劇發展換來熱島效應——拉薩高溫

圖片
西藏氣象台數據顯示,昨日拉薩最高氣溫達30.4攝氏度,是自1951年拉薩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。 進入7月以來,拉薩日高溫比往年平均值偏高達4.8攝氏度;今年7月高於28攝氏度的天數已持續14天,高溫天氣持續日數也是近40年來最多。而去年七月份最高氣溫也僅26、27攝氏度。 除了亞歐地區大氣環流活動異常外,拉薩市的高溫天氣還與該市熱島效應問題有很大關係。本月拉薩市區日最高氣溫的增加幅度4.8攝氏度,而周邊城鎮的日最高氣溫增加幅度是2、3攝氏度。 據《西藏商報》23日引述西藏氣象台分析指,西藏的熱島效應,與近年來人口規模增加、交通工具增速較快等產生熱量增多有關,而且因爲拉薩晴天多、日照時間長、太陽輻射強度大,愈來愈密集的城市建築群、瀝青和水泥路面,更容易吸收熱量,從而導致比周邊城鎮更大的熱島效應。 惡果來了。淨土逐漸沒有了。 川藏公路、滇藏公路、青藏公路、新藏公路,四條公路不及一條鐵路。往年一車車地拉人拉貨,現在一列列地進藏。開通運營3年來,青藏鐵路共運送旅客830多萬人次,貨物運輸量6221萬噸(若非08年3.14事件影響,肯定不止此數)。内地報章有一則描寫「西藏新景象」的文字,相信達賴看到了想哭: 拉薩不再那麼落後了:以拉薩飯店和崗拉梅朵酒吧為代表的商業和旅遊設施遍布大街小巷。拉薩城裏還有了手機城、建材城、家具城、汽車城、美食城等。站在拉薩電視塔上俯瞰拉薩城,只見街上公共大巴、出租汽車、觀光三輪車魚貫來往,川流不息;本地人、內地人和外國遊人摩肩接踵,熙熙攘攘。當夜幕降臨,拉薩城變得燈火通明...... 這是什麽地方?聖潔的日光城?還是珠三角紙醉金迷的東莞?還有拉薩中學生作文讚美家鄉變化的,文中介紹西城區哲蚌寺附近,夜總會、歌舞廳、酒吧遍佈,熱鬧非凡。看到這一段相信班禪也要哭了。 近年來,隨著經濟發展,内地投資投機者的進入,西藏房地產業也蓬勃起來,據説部分小區已經開發到遠至城郊數十公里處。 有報道指出 ,去年底當地一個最好的新樓盤(每平方米4000元)「嘉和麗景」開售,創下3.5小時內300多套房子即刻賣清的紀錄。 誰那麽有錢?原來此樓盤的大部分買家是政府官員和國營企業高層,甚至部分被銀行團購。他們的購房目的很明確,都是作爲退休後度假用的。據稱,這些官員大部分在成都有房,平時居住成都,夏天就到拉薩度假。官員哪來那麽前?天知道。 不過,這些官員幹部,夏天想到拉薩度假

香港巴士太冷嗎?熱了危害更大

圖片
(蘋果日報編輯十分弱智,報道巴士車廂溫度過低的新聞,配張巴士車窗遭襲擊破碎的資料圖片) 公共交通工具、公共室内場所的溫度,最近幾年突然惹來衆多環保團體、媒體的眼光聚焦,不時拿個溫度計,做一下測量統計,然後發佈消息,譴責兩句。 年年來一次,就像今天,環保觸覺又舊話題重新多次返炒, 公佈 了一系列巴士溫度數據,又建議2巴士公司,將車廂溫度調到25攝氏度。 由於發聲者站在「人類未來」這個制高點,所以大多無人來反駁,故而樂得有空出來喊一下,增加曝光率、寫入行動歷史表,也好爲籌款活動鋪定路。 然而我想說,感官因人而異,不僅因每個人體質不同,也因生活習慣不同,連人種不同也會造成不同的溫度感受。所以呢,所謂的25、26攝氏度是人體最舒服溫度,確實值得商榷。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,可能很多人都漏掉考慮了。那就是社會治安成本。 看看大陸同胞怎麽說。北京 警方曾統計 ,每年一踏入春夏之交,隨著氣溫遞增,罪案,特別是打架鬥毆、吵架對峙等社會治安事件也隨著激增。 内地專家解釋這種情況時,詞語用得很到肉, 「情緒中暑」 。呼籲民衆在炎炎夏季小心避暑,因爲 約有16%的人 會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現情緒和行為異常的「夏季情感障礙」。很多人不論相不相熟,常因爲雞毛蒜皮小事大吵特吵,繼而動武,頭破血流。過後四眼對望,想不起開頭爲了何事。 醫生說,「情緒中暑」主要是高溫天氣影響了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。因爲天熱出汗增多,不注意飲水的話,人體內的電解質代謝出現障礙,就影響到了大腦神經的活動,使人煩躁不安,大動肝火。 若考慮到這個問題,回過頭來看公共交通工具的問題。 香港人多路少,公共交通自然人逼人。天熱時,若車廂不夠凍,就不能令人進入車廂後體溫很快地得到冷卻,頭腦必然發熱,此時若還要在熱悶環境下和人逼車,摩擦肯定增加,產生不滿、怨恨等情緒非常正常,吵架、打架不可避免地隨著增加,繼而暴力傷人、採取極端手段危害民衆安全的行爲,也可能被一些雞毛蒜皮點燃起來。 還有一項,在香港這個高度壓迫性的城市,處於精神亞健康的市民實在多之又多,只是平時自我得控制住,就只差一個藥引和火星來引爆。而熱,可能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。 還有一種罪案,不能忽視的性騷擾。冷熱對於性衝動有不同的影響,溫度略高的話,一來性活躍,二來頭腦克制能力減弱,三來女性露出的地方可能較多,這些都會導致擁擠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性侵犯罪案增加。 就算吵架、打人、性

季羡林終於如願,摘掉國學大師帽子

内地著名學者季羡林遺體,昨天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。中央電視台報道時,冠以季羡林的頭銜,可視為當局的蓋棺定論。 央視昨晚7點鐘 新聞聯播 報道: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,北京大學資深教授,國際著名東方學家、印度學家、梵語語言學家、文學翻譯家、教育家 季羡林遺體,今天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。 看頭銜,水蛇春般長,就是沒有了此前中央官方、地方媒體、學界封給他的「國學大師」稱號。同樣, 新華社 也通用最新稱呼。然而,昨天早些時分, 新華社 、 中新社 還照樣用「國學大師」頭銜來報道季羡林。 何謂國學?國學是學否?類似問題,近些年引起不少討論。而「國學大師」這個稱謂,也已逐漸成爲富有爭議性的虛銜。雖然有人喜愛,但也有人唯恐摘之不及。季羡林就是其中一個。 很明顯,季羡林知道自己是幹什麽的。季羡林在其2007年元月上市的《病榻雜記》中,就已經要求大家「 把我頭上『國學大師』桂冠摘下來 」。 書裏面有一段解釋頭銜由來的話,說的很自然誠懇: 約摸十幾二十年前,中國的改革開放大見成效,經濟飛速發展。文化建設方面也相應地活躍起來。有一次在還沒有改建的大講堂裏開了一個什麼會,專門向同學們談國學。當時主席台上共坐著五位教授,每個人都講上一通。我是被排在第一位的,說了些什麼話,現在已忘得乾乾淨淨。《人民日報》的一位資深記者是北大校友,「於無聲處聽驚雷」,在報上寫了一篇長文《國學熱悄悄在燕園興起》。從此以後,其中四位教授,包括我在內,就被稱為「國學大師」。他們三位的國學基礎都比我強得多。他們對這一頂桂冠的想法如何,我不清楚。我自己被戴上了這一頂桂冠,卻是 渾身起雞皮疙瘩 。 可愛的老人。僅憑此項,值得懷念。 看來此次中共宣傳當局也看到了外界不少關於「國學大師」的看法,故而「從善如流」了吧。另外,今天才知道,原來季羡林還是優秀共產黨員。